Creater Water『创建水文』
自动在地形上生成河流与湖泊
当某点上游集水面积超过设定阈值时,河流开始形成。生成的水流遵循水力学原理,沿最优路径向下游演进,并根据流域面积动态调整规模。
可选择自动生成或手动指定水源起始位置。
当水流进入洼地时将形成湖泊。若地形存在凹陷,本节点将自动创建湖泊。如需避免湖泊生成,建议在前置流程使用Flow Restructure节点消除地形凹陷。
操作指南
将节点接入世界网络,至少需连接高度场至主输入端口。
水域创建基础节点拓扑
在3D视图中可查看完整地形要素:
自动生成河流的地形示例
※ 重要提示
请确保在左侧工具栏启用"场景水体"以查看生成效果
输入端口
- 主输入源 - 目标地形高度场
- 水域输入 - 接入既有水域数据(如其他河流节点输出),本节点将在遇到既有水域时停止生成
- 降水输入 - 降雨分布图,控制河流形成速度(注:湖泊不受降水量影响)
核心参数
- 排水终点
- 地图边界及既有水域 - 水流接触地图边界或既有水域时终止
- 仅既有水域 - 必须汇入输入的水域数据,允许边界存在湖泊
- 水源位置
- 自动模式 - 根据地形及降水数据智能生成
- 指定模式 - 手动设置水源起始点
- 河道发源面积 - 触发河道形成的最小集水面积(平方千米),受降水数据影响
- 河道建模
- 无建模
- 单像素河道
- 动态河道(根据流量调节宽度/深度/流速)
- 最小水深 - 河道与湖泊的最低深度,可消除z-fighting等渲染问题
- 流量比例系数 - 流量对河道规模的放大系数,值越大河道越宽深湍急
- 水流速度 - 调节河道流速参数
- 固定当前水源点 - 锁定自动生成的水源位置,确保多分辨率构建一致性
- 编辑水源位置 - 指定模式下启用,通过布局视图设置水源坐标
常见问题
洼地湖群
其他问题
使用限制